【世界独家】江西新乡贤助力非遗传承 冀共青香包飘香四方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图为卢林林(左四)在教外国友人做香包。 受访者供图

中新网江西共青城6月30日电(卢梦梦 胡晓敏 王瑊)江西共青城市甘露镇综合文化中心内,憩着一个古色古香的探花香堂。香堂里,共青香包代表性传承人卢林林正坐在两米长的红木桌案前,熟练地制作着香包,打粉、过细、醒香、制香,一缕缕青烟裹挟着花木的香气缓缓溢出,与屋内不时传出的古琴声相映成趣。

香包又叫香囊、香缨、佩帏,是一种盛载香料的囊包,以作节令志庆、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。屈原在《离骚》中曾写道,“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”由此可见,我国古人制作和佩戴香包的历史久远,早在战国时期香包已成为一种装饰品。

“共青香包以天然原材料纯手工制作而成,分为药香、花香、木香等品类,具有驱蚊消暑、美容养颜、安神助眠等功效。”卢林林介绍,共青香包的制作历史源于明朝时期探花赵师尹,他在年轻赶考时,因不胜蚊虫叮扰,便用艾草和薄荷做了一个简单的香包用于驱蚊,终得以专心赴考,榜上有名。后经过代代传承,配方不断改良,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共青香包制作技艺。

“我一直对制香很感兴趣,2014年在一次香艺课上偶然听到老师讲合香文化,便被深深吸引。最初只是作为一个爱好,但慢慢了解下来,就在思考能不能做成事业。”2015年,卢林林放弃在上海经营的餐饮生意,回到共青城,开始专心研究制香。

面对无人指导的窘境,卢林林便找到当初的授课老师,拜师学习合香制作等相关技艺,并结合共青香包的历史背景成功申请了江西九江市级非遗“共青香包制作技艺”。她制作出的香包味清、提神,香线优雅富有层次,在共青城香文化圈子中已小有名气。

作为新乡贤,这两年,她积极发挥乡贤的能人示范作用,通过香道表演、香文化知识普及、香包制作展示等方式,推动具有共青特色的合香文化走进大众视野,吸引更多人弘扬、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。“希望我们共青香包能走出去,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符号,香飘四方。”卢林林说。

近年来,共青城市充分发挥乡贤榜样力量,建立“乡贤信息人才库”,推行“一个岗位”机制,根据各个乡贤的性格特点、个人能力及自身优势,合理为其推荐适当的发展岗位,最大限度发挥乡贤能人示范作用。

共青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照龙表示,共青城将持续发挥乡贤示范带动作用,积极打造本土品牌,弘扬传承地方特色文化,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统战力量。(完)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京津冀城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  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